术后延迟愈合伤口识别、评估、管理

发布时间:

2023-08-17

1

外伤后的皮肤破裂或手术后的皮肤切口会产生伤口。伤口在规定时间内未能完全愈合,在医学上被称为伤口延迟愈合。

 

国内将切口愈合分三级

Ⅰ类切口:甲级愈合愈合优良,无不良反应。

Ⅱ类切口:乙级愈合愈合处有炎症,如红肿硬结、血肿、积液等但未化脓。

Ⅲ类切口;丙级愈合切口化脓,需要切开引流。

 

术后伤口延迟愈合的全身性因素

年龄:高龄

营养状态:蛋白质缺乏、肥胖、维生素缺乏

慢性疾病:糖尿病、慢性肝脏、肾脏疾病

药物的使用:如化疗药物、类固醇药物等

凝血功能障碍:一般应该手术前予以纠正

低血容量性休克或严重贫血

免疫系统受损状态

慢性潜在因素或习惯:吸烟、酗酒

 

术后伤口延迟愈合的局部性因素

手术中操作:切口保护不当、机械牵拉、挤压等。

电刀的操作:电刀切割致使伤口烧灼、细胞变性坏死、局部组织缺血和高渗状态,会延缓伤口愈合。

对于脂肪层的过度采用电刀止血切割,很易造成脂肪液化。

据报道电刀切割和电凝造成腹部术后切口的延迟愈合率为17.71%和18.97%,而对照组为4.35%,结果有高度显著性差异。

术后脂肪液化:是指脂肪细胞无菌性坏死、破裂后脂滴流出,在切口内形成液态脂肪和局部无菌性炎症反应

异物反应:患者对于缝线、症气补片或其他植入物产生的免疫反应。

局部张力:缝合不当,局部张力过高。

感染SSI:浅表切口感染、深部手术感染、器官或间隙感染。

手术部位:特殊部位的感染发生率较高、如会阴部切口。

 

术后伤口延迟愈合的识别和诊断

术后1-3天应密切观察切口及患者全身的情况,以尽早发现伤口愈合不良的情况。

全身症状若为感染引起,可出现以下症状和体征

菱靡不振、体温发热、食欲不振、心动过速、呼吸急促、感染性休克

 

切口局部症状般在术后三天出现如下局部症状

早期较常见:出血、局部发热、渗液性状异常(粘稠、异味)、量增加、非正常疼痛或压痛。

晚期较常见:水肿/硬节、红斑局部或播散(蜂窝组织炎)晚期较常见脓或脓血性渗出物、脓肿 、恶臭、捻发音(由于软组织中有气体,触诊时发现有爆裂感或声音)、裂开。

 

治 疗

全身性

积极治疗伴随疾病如:糖尿病、凝血障碍、免疫系统疾病等。加强营养,纠正营养不良。评估疼痛的程度、部位和性质、正确应用止痛剂。严重感染并且伴有全身症状者,可根据伤口细菌培养结果选择抗生素治疗。

局部性

感染或严重定植时,可以用聚维酮碘清洗,再用生理盐水清洗伤口 ;清除失活组织,充分引流,渗出液较多的伤口可在局部应用引流条(如藻酸盐敷料条从缝线间隙进行引流);如有感染则使用银离子敷料。有必要时可拆除部分缝线,观察切口是否与腹腔贯通,并仔细检查切口底部(伤口床)的情况,作进一步处理。根据局部伤口的评估情况,选择伤口处理的方法。根据TIME原则,可选择现代合适的软聚硅酮泡沫敷料治疗等。

 

返回列表

相关资讯

精彩回顾丨珠海2023年第27届全国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会议

2023年11月23~25日,由中华护理学会主办,广东省护理学会协办的第27届全国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会议圆满结束!

2023-11-27

思利康@第88届CMEF完美收官,感恩有你,明年再会!

10月31日,为期四天的第88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(CMEF)完美收官。思利康医疗携安适愈全系产品精彩亮相。

2023-11-01

思利康